6月4日,“嚴控船舶排放 守護萬里碧空”主題采訪團來到位于長湖申航道上的浙江湖州城東水上服務區。作為湖州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環境整潔,300多米的岸線上密集靠泊著一排貨船。與想象中的場景不同,服務區內看不見燃油產生的黑煙,也聽不到“轟隆”的柴油機發電聲。

這種改變與岸電的建設和使用密不可分。

2017年2月,湖州市港航管理局與國家電網湖州供電公司、國家電網浙電節能服務有限公司簽署“湖州市綠色交通港口岸電工程”戰略合作協議,拉開湖州內河港口岸電建設的序幕。同年,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和湖州供電公司共同編制完成《湖州市“十三五”內河港口岸電建設規劃》,這是國內首個內河港口岸電規劃,并納入地方政府專項規劃。

得益于高效的工作機制和有序的規劃建設,目前,湖州已累計建成岸電設施273套,其中標準化智能岸電樁162套,實現水上服務區及63個大型碼頭全覆蓋。據測算,水上服務區兩年來用電量達13.7萬千瓦時。

“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兼顧了經濟性和環保性。”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史旭初介紹,以城東水上服務區為例,進行岸電改造后,船上的用電成本每千瓦時可節約3角錢,年消耗柴油減少了157.68噸,年減排二氧化碳498.35噸。

內河船戶大多以船為家,岸電的使用也改善了船民們靠泊期間的生活生產條件。

“以往船舶發電機時常出現不穩定的情況,使用岸電之后,靠泊期間的生活用電更有保障。”56歲的船民金蘇明與丈夫共同經營著一艘500多載重噸的小型散貨船,多年的跑船經歷讓她對使用岸電前后的對比深有感觸。

每到夏季,炎炎烈日灼烤著船身,甲板和機艙的溫度達到40多攝氏度。然而,以往不穩定的電力供應,導致空調時冷時熱,船艙里就像一個大蒸籠。“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安全。”金蘇明說,為了防止柴油機中的水燒干,晚上她總要起床查看,睡不踏實。使用岸電后,金蘇明在靠岸期間終于無需再為斷電而發愁。

為了讓更多像金蘇明一樣的船民享受岸電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促進水運轉型發展、綠色發展,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協同國家電網等單位開發完成內河港口岸電運營平臺,實現一張用電卡全省通用。“我們還開發完成并加快推廣岸電使用App,船民可以通過現金、刷卡、掃描二維碼等多種方式繳費,岸電電費支付方式更加多樣化。”史旭初介紹。

針對如何進一步加快岸電推廣使用,史旭初建議,通過政策調控、技術創新等手段降低電價,并推動省際岸電設備互聯,統一支付平臺,便利船民跨省使用岸電。